人文学院教师参加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2024年年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10-28浏览次数:268

2024年10月26日至27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在重庆师范大学举办了以“数智时代外国文学教学—研究的‘技’与‘道’”为主题的年会。此次会议汇聚了众多知名学者,共同探讨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的新趋势、新路径。我校人文学院颜小芳博士作为参会代表之一,在会议中表现突出,赢得了广泛赞誉。

会议在涂险峰会长的精彩致辞中拉开帷幕。涂会长强调,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以其独特的兼容性和探究精神,不断推动教学与研究的核心发展,培养反思、创新及探索能力,为学界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这一观点为整个年会奠定了坚实的基调,激发了与会者的热情和期待。

1.jpg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赵毅衡、蒋承勇、吴子林、董晓、葛桂录、李伟昉、朱振武、郝岚、伏飞雄、朱国华、刘久明、唐伟胜、贾玮、程丽蓉、邹涛(按现场发言顺序)等一众知名学者围绕学术前沿和教学实践,发表了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他们的发言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学术资源,更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思考,整个会场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我校人文学院颜小芳博士在会议中展现出了卓越的风采。她在第三分会场担任上半场主持人,以专业的素养和流畅的表达能力,赢得了与会者的广泛好评。下半场,颜博士发表了题为“基于德勒兹‘时间意象’理论基础上的电影符号学新思路探索”的演讲。她深入剖析了德勒兹如何通过重新阐释柏格森的时间观念,构建了关于时间与运动关系重塑的哲学框架,并将电影视为一个由视听符号与其对应世界构成的大循环。颜博士指出,德勒兹并未采用能指与所指的二分法来划分电影单元,而是提出了“尖点”理论,认为电影正是由无数小循环(尖点)组成的大循环。同时,她还探讨了电影中的现实与潜在双重影像的结合,以及这种结合所形成的晶体—影像。

颜小芳博士的演讲不仅展示了她在德勒兹电影理论方面的深入研究,更为与会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电影艺术理解方式。她指出,德勒兹的这一理论与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精神传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中西文学理论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颜博士还提到了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在德勒兹电影理论基础上提出的“第三电影符号学”,并强调了这一理论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中西方学者的共同努力来推动其发展。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朱德珍对颜小芳博士在年会中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希望学院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会议,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科研和教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人才贡献力量。

4.jpg

撰稿人:颜小芳 审稿 朱德珍

编辑: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