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 ||||
姓 名 | 颜小芳 | 部 门 | 人文学院 | |
性 别 | 女 | 出生 年月 | 1982.02 | |
毕业院校 | 四川大学 | 所学 专业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
学 位 | 文学博士 | 职 称 | 副教授 | |
教育背景 | ||||
200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7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文艺学专业,导师吴投文教授; 201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导师赵毅衡教授; 2015-2016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访问学者,导师埃罗·塔拉斯蒂教授(前国际符号学会会长、赫尔辛基大学教授); 2019年3月-2019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专业访问学者,导师王向远教授; 2019年7月-2020年7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导师李洋教授; 2019年,“中国阐释学理论与实践”高级研修班学员; 2020年,“第一届全国高校美学教师高级研修班”学员。
| ||||
工作履历 | ||||
2007.07-2008.07 深圳明德实验中学,高一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2011.07-2014.12 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专任教师兼广播电视系主任; 2013年12月,晋升副教授; 2015.1-2023.05.24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2018年更名南宁师范大学)专任教师,比较文学、文艺学硕士导师; 2023.05.26- 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专任教师 | ||||
教学工作 | ||||
1、本科生课程:《外国文学》《外国文学作品选》《视听语言》《影视美学》《视觉传播研究》《影视鉴赏》 2、研究生课程:《欧美文学专题研究》《比较诗学》《符号学:阐释与方法》《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 | ||||
研究领域 | ||||
文艺学、比较文学、符号学、影视文学 | ||||
主要文章专著/教材 共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各一部。代表性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著:《从主体建构到自我解构——中国新时期以来农民形象演变的符号学考察》,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 (二)译著:埃罗·塔拉斯蒂著《存在符号学》,第二译者,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年。 (三)论文: (1)《社群真知与公共阐释:符号学、阐释学交叉视阈下的“真理”问题探讨》,《南宁 师范大学学报》,2020(1),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权威期刊)2020(5)长文转载; (2)《女性主义、赛博格、符号学与社会主义革命——对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的批 评》,《文艺论坛》(CSSCI扩展版),2019(5),被《影视艺术》(人大复印资料)2020(2)全文转载; (3)《“直言”与“理想自我”的建构:存在符号学视阈下对福柯晚期主体思想的阐释》, 《符号与传媒》,2020年春季刊,(CSSCI集刊); (4)《从电影到新媒体的数据库叙述》,《电影文学》(北大核心),2023(11); (5)《从“绝对精神”到“共同体”思想——存在符号学视阈下罗伊斯哲学遗产的当代价值》,《南宁师范大学学报》,2020(6); (6)《存在与符号的“爱恨纠缠”——童庆炳审美诗学“元话语”建构的符号学阐释》,《东方丛刊》,2019(2); (7)A Theory of Our Time——Review of Tarasti’s Existential Semiotics,Chinese Semiotic Studies, De Gruyter Mouton,2016(4):597-603; (8)《探索存在符号学电影批评理论建构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电影《一个乡村牧师 的日记》为例,《语言与符号》(5),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20年; (9)《论东南亚场所对王家卫电影异托邦建构的意义和作用》,《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 报》,2020(2); (10)《赵树理疙瘩:在学术与情怀之间》,《中国图书评论》(CSSCI扩展版),2019(10); (11)《科幻电影<银翼杀手2049>:后人类社会主体三重题旨解码》,《电影评介》,2021(8);(北大核心) (12)《论影视叙述与女性观影愉悦》,《贵州社会科学》,2012(12),(CSSCI源刊); (13)《当代华语影片中元语言冲突与符号主体的生存困境探究》,《东方丛刊》,2011(2),(CSSCI集刊); (14)《论迟子建叙事的民族性》,《当代文坛》,2011(1),(CSSCI源刊),第一作者; (15)《自我、身份与爱情:对电影<青红>、<红河>的解读》,《社会科学家》,2010(2),(CSSCI源刊); (16)《无间地狱:存在的危机——对电影<无间道>的存在符号学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12);(CSSCI源刊); (17)《莫里斯·梅洛-庞蒂生存符号学初探》,《三峡论坛》,2010(5); (18)《雪与花之魅影——吴投文诗歌创作新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 (19)《电视剧中符号叙述的“跨层”现象研究》,《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5); (20)《新时期以降广西农村题材影视剧中农民形象演变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8(1); (21)《话语创伤:精神和现实的纠结 ——论胡风的文艺理论话语特征》,湖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22)《欲唱还休的荆棘鸟之歌——论罗雨诗歌创作的主体性特征》,《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7(3); (23)《消费时代的“青春梦”——当下青春题材电影批评》,《创作与评论》,2013(24); (24)《新主流电影传播与后现代主体》,《文化与传播》,2013(4); (25)《价值重建与复调叙述——评何顿<抵抗者>》,2012(4); (26)《小时代视阈下的 “中国梦”——对电影<小时代>的评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4(2); (27)《出走与回归——广西民族影像中农民幸福感叙述变迁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4(6); (28)《存在的叙述与叙述的存在——论林白小说的存在性转向》,《三峡论坛》,2011(3); (29)《自我与身份的悖论——对新生代电影城市边缘青年成长叙事的生存符号学阐释》,《理论与创作》,2010(4); (30)《梦呓、逃遁与成长——关于<残龙笔记>中自我成长的另一种抒写》,《青年作家》,2010(9); (31)《存在符号学视域下的索洛维耶夫道德哲学研究》,译文,《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7(1); (32)《倔强的追梦人——梁洁访谈》,《创作与评论》,2016(24); (33)《邂逅结构中的存在——对话祝东<先秦符号思想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6(5); (34)《中国式官场的悲剧英雄——评唐浩明长篇小说<张之洞>》,《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6(1); (35)《卑贱、超越、回归:虹影自传体小说的女性存在符号学分析》,《郑州师范教育》,2015(5); (36)《新媒体与文化发展的困境及路径思考》,《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37)《老吴春天的女人》,《新故事》,2017(6); (38)《固守与超越——从<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看林白创作中女性意识的流变》,《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7); (39)《铁屋子里的女奴和枷锁里的女鬼——祥林嫂、曹七巧形象分析与比较》(本科论文),《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9); (40)《塔拉斯蒂访谈:存在符号学与符号学家的存在性特征 》,《传播符号学访谈录——新媒体语境下的对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 (41)埃罗·塔拉斯蒂著,颜小芳译《符号学能被组织吗?我的四十年符号学生涯回顾》,《语言与符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 (42)《“中年危机”叙述的自我救赎与反思——电影<大笨象>的编剧特色与主题阐释》,《南洋学报》,2018(2); (43)《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学科属性与学科定位探讨——评姚建彬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19(6); (44)《纸香书影里的童庆炳——从<木铎千里,童心永在——童庆炳先生追思录>说起》,《湘潭日报》,2019年7月12日; (45)《救救我们的孩子!——评台湾作家林奕含的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湘潭日报》,2017年6月12; (46)《现实主义的回归——读王学忠诗集<雄性石>有感》,吴投文、钱志富主编《王学忠诗歌现象评论集》,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6年。 (47)《<无暇赴死>:后疫情时代的“007”形象与文化困境》,《西部影坛》,第60期,2021.11.11. (48)《<四海>:韩寒与他的少年气》,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2.11. (49)《从批判到建构——论电影<满江红>的叙述经验》,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2.03,被学习强国转载。 (50)《<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3.24 (51)《我们的教育需要“傻瓜”》,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3.02 |
编辑: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