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舒大刚教授莅临人文学院讲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2-01浏览次数:303

20191130日晚7:30,四川大学舒大刚教授莅临人文学院,在第四实验楼703进行“形形色色的巴蜀家训”主题讲座。人文学院部分教师、全体硕士研究生及汉语言文学2018级部分本科生聆听讲座。讲座由副院长曾凡英教授主持。

4.png


此次讲座从“家训:修齐之本”、“概观:巴蜀文化”、“举隅:家训导读”、“趋同:家训共训”、“总结:回归传统”五部分展开。首先,在“家训:修齐之本”部分,舒大刚教授指出家训释名:家训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文献及家训的概念,并从先秦、两汉、六朝、唐宋明清列举家训文献,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为大家讲述巴蜀家训的历史。在“概观:巴蜀文化”部分,舒大刚教授从“重文风俗,孝悌传统”、“七经教育,忠孝世出”、“国学乡校,相得益彰”、“父子兄弟,自相师友”四方面罗列文献,让参与讲座的人员了解了巴蜀文化的概观。紧接着,舒大刚教授从“母教仪范,寸草春晖”、“遗言教子,风范长留”、“家书文告,教训谆谆”、“座右置铭,励己励人”、“专著教子,遗泽万世”、“教以家书,亦亲亦师”、“歌括家训,朗朗上口”“墓碑立训,独具匠心”、“《指路碑》,石头上的《弟子规》”、“族谱家训,与祖同”等多个层面举隅巴蜀家训,展现巴蜀家训的丰富多彩。最后,舒大刚教授指出家训的共性,即劝孝悌、劝忠恕、劝勤俭、劝礼仪、劝廉耻。舒大刚教授不仅从个人、家庭、职业、社会、自然五个维度对家训中做出精炼总结,即“孝悌忠恕勤”是个人品德;“温良恭俭让”为家庭美德;“敬宽信敏忠”是职业道德;“仁义礼智信”是社会公德;“天道性命情”是人与自然之道,呼吁大家继承重温熠熠生辉的巴蜀文化,并为同学们解疑答惑。

5.png


讲座历时两个小时结束。副院长曾凡英教授代表人文学院作总结发言,并对感谢舒大刚教授为大家带来的高质量学术讲座表示感谢。通过此次讲座,全体师生不仅领略了舒大刚教授的渊博知识,且了解了巴蜀家训的博大精深。

供稿人:汪江莉、吴爽、张芝豪   审稿:刘小文


编辑:分管科研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