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教授委员会在自贡“城市书房”开展第三期学术沙龙活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0-18浏览次数:66

 

            1016日上午9001200,由人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办、自贡“城市书房”承办的“人文学术沙龙”第三期在位于自贡华商国际城寸厘玻璃屋的“城市书房”阅读室顺利开展。沙龙活动由人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王益主持,人文学院黄宗凯、黄英杰、沈明泓、杨爱林、李树民、杨锦芬、万燚、宫修建、邓泽、何玖山等师生代表与“城市书房”代表古德、黄潇潇、缪建新、吕泽琴一起围绕“读书、治学与生活”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王益做了题为“城市书房:大道至简诗意满”的开场发言。他从审美体验的角度对“城市书房”的环境空间之美进行了解读,认为:在城市书房,历史、现实、未来的交响共鸣总能凝集在某一刻间,让人暂时忘却现实的繁杂与功利的负累,而沉浸在城市书房那些充满思想厚度和生命张力的诗意世界中,人才不至于那么庸常无力。王益说:“读书是一一次次穿越时空与他人进行思想对话与情感交流,在品咂人生三昧中渐渐获得新知的力量,而治学是为了让自身的思想更丰盈,精神更纯粹,头脑更清醒,以更加理性的方式来独立思考并解决人生诸多问题,才不至于让自己湮没在他者的世界中。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也不是为了治学而治学,说到底都是在读心与治意,都是为了追寻一种生活的快乐。”

2.jpg

在王益之后,大家纷纷发言。黄宗凯从自然生命与历史思维的角度分享了他的读书治学态度,他认为,历史、现实、未来都能在读书学习中产生联系。他强调读书、治学在于“学以致用”,在于求得内心的安宁,只有将书本中的知识进行迁移,用于思考现实的生活才是有效的学习,且这样的方式必然会对生活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黄英杰从对孔子提出的“仁者,其言也讱”的内涵阐释出发,表达了“城市是有生命的,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文化的东西,文化是事,文化是人”的观念,他认为,人在生命的每一时期读书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少年读事,青年读理,中年读人,老年读史,读书每天没读好,但还得读,治学没治明白,但还得治,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搞不明白,但还得生活,人就是在追求“向死而生”。缪建新认为,城市书房激活了自贡的草根文化,唤起了人们重新静心读书的热情,以公益平台的形式促进了青少年儿童在文化悦读中健康成长。黄潇潇强调自己是一个害怕被禁锢的人,一直致力于跳出某种思想和制度的框架,因从小在家里就接触了许多书籍,所以对文字有天生的敏感,对书籍有特殊的感情,在生活中忘记了想要实现的东西,而在对文字对书的追求中激活了自己的人生意义,而并不在乎其结果是什么。杨锦芬发言说:“来到自贡,没想到自贡的文化底蕴这么深厚,竟然还有像城市书房这样读书氛围浓郁的地方。这是她在其它地方很少见到的。”“亡了文化就亡了天下,一个尊重文化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在自贡有那么多有钱人与有善心的人投身文化公益,提供给人们更多读书治学的机会,自贡是个有希望的地方,来自贡来对了。”杨爱林说,自己在多年焦虑化的艰难困苦生活中尽量抽出时间围绕教学阅读了许多专业书籍,并在读书的过程中,完成了一些创作实践。有很多书想读,但时间很少,治学无非都是为了教学。生活就是一种“磨心”,生命就是一种过程,偶然来了,既然活着,那就得找点意义,经常被“磨心”推着,至少要磨出点有营养的东西来。宫修建在对自己沉重的家庭磨难、曲折人生道路追求的娓娓叙述中,道出对曾经读书学习的迷茫与困惑,他说,通过读书学习认识了很多好友以至最终遇到好的研究团队,重拾了治学和生活的勇气与信心。在进一步谈到读书、治学与生活的关系时,万燚从对“大学”之道的深度新读开始,强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在忧虑之后必有所为。正如歌德的《浮士德》中的浮士德一样,在跳出书斋后意识到做一个自强不息、不断作为的人才能使其灵魂得以拯救。万燚认为,读书是为了“求其放心”而已,正如海德格尔的“诗意的安居”。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痛苦的几年,用历史的眼光看,生命本身就是痛苦的,读书、治学无非就是为了找回自己的善心。李树民则说自己在读书治学时有些贪,读书从来就没有让他感到什么快乐,也没感到读哪本书感到过快乐,想把每本书都读完,但从来就没有读完过一本书,一直处在人生的学术的快乐的边缘,也许这也是一种矛盾的选择。吕泽琴在最后的发言中说,把心灵的思想腾空下来不容易,人有时候在某个点上突然觉得很美,那就一切都会好起来。人需要自己把心沉淀下来,读书更是如此。每个人生阶段的看书读书的意义都不一样,感受都不一样。人生不是来享受的,是来折腾的,通过看书读书治学,能使自身很丰富,能够明晓很多事理,从而积极开心地去面对生活。、

4.jpg

整场沙龙活动气氛热烈、自在、和谐,通过各自的发言,相互间受益良多。在沙龙开始之前,城市书房发起人、负责人、刻字艺术家古德向在座的人文学院师生介绍了书房的缘起、运行和发展情况,并表达了同人文学院合作的意愿。在沙龙活动结束后,黄英杰、杨爱林、万燚、杨锦芬、宫修建等向城市书房捐赠了一批书籍,古德代表书房接收了捐赠。黄英杰还代表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理工学院高教所、人文学院,与古德一起就双方的合作事宜进行了洽谈,达成文化战略合作与国际平台搭建上的初步意向。

                                                                                                                                                                                         (人文学院  益供稿  审核 代晓冬 )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