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关于人文社科类大学新生时间利用的几点建议和忠告
[人文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8年9月16日
  查看:457
  来源:人文学院党总支

 

     2018级的同学正式进入学习阶段了,很多同学不适应,同学们常提的问题如“只有课表中的课吗”“有没有安排自习”等。其实这正是大学与中学的区别:大学本科生达到毕业条件需要170左右学分,共不到3000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折算仅2250小时),而同学们在学校的1460天,除掉每天睡觉8小时,总共有23360小时的时间,也就是纳入教学计划的集中上课时间(还包括实践实习课)不到1/10,因此,正是如何利用好课外时间的差异,造成了同学们在大学毕业时知识、能力、素质的巨大个体差异。

研究表明,人们形成良好习惯只需要坚持21天,因此,给大家提如下建议和忠告,希望你们从大学第一天起就养成习惯。

1.大学的课程学习需要课堂+课外。大学的课程学习仅有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也不会留太多作业,除了上课认真和自己完成作业,你必须要学会自学,一是推荐教材本身要研读、二是要阅读老师推荐的课程参考书目、三是广泛涉猎、延伸阅读。有的同学不重视上课,其实大学课堂是高效率的知识吸收途径,因为其知识体系已经经过教师的提炼,你可以以较短的时间获得重点、难点的解读,利用好课堂是事半功倍之举。

2.大学的专业学习需要课程+钻研。课程学习和做好研究都需要大量阅读文献。所谓文献是指包括教材或教师推荐书目在内的专著、专业报刊、学术杂志、同学科硕博论文等。要学好专业,从大一开始,就要学会利用好图书馆的各种馆藏资源,包括各种电子资源和图书馆文献传递功能,学好文献检索课。钻研,就是要从学习中慢慢摸索和学会用研究者、批判者的视角去观察社会、研究经济活动,学会找问题、问问题、解问题,延伸课程学习的广度或深度,有条件的可以主动申请参与老师的研究课题,感兴趣的课题也可以作为自己参加“挑战杯”等竞赛活动的选题。

3.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理论+实践。大学生活除了大量的理论教学和理论学习以丰厚自己的专业厚度,很重要的是大学提供给了学生更多实践、协作的舞台,一是各种竞赛活动,从数学建模、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到师范技能、金融精英赛事活动;二是各种学生社团,从半官方的团组织学生会,到纯学生的活动性社团;三是青年志愿者活动队,这些赛事和平台,提供了锻炼我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抗压能力、写作与口才等各种能力的机会,而这些机会都需要自己去争取和把握。

4.形象气质的修炼需要内涵+体魄。大学给你的爱好提供了更大的发展余地,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者一起习练;综合性大学,也给了你发掘自己潜能、领略不同学科“风采”更多的机会,学有余力和经济条件允许还可以选择第二学位或者通过自考选择第二学历和学位。“阳光是最好的抗抑郁剂”,篮球、排球、乒乓、游泳、健美操、瑜伽、徒步、自行车运动……,总有一款适合你,让你在未来几十年都能受益于你大学养成的运动习惯。

如果我们把纳入教学计划的课程称为第一课堂,所有其他9/10的时间将是第二课堂时间,而这个课堂由你计划、由你安排、由你选择,老师也许是我和我们、也许是你和你们,也许近在眼前,也许远在天边。大学两个课堂的成果决定了你职业生涯的起点、甚至人生的高度和宽度。

萌新们,从第一天开始,用好你的23360小时吧!

(作者:党总支书记侯懿)

 

 

【编辑:侯懿】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