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进老师们对新开设课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的认识,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确定相应教学内容,研讨人文素质通识课程教学方法,增强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认知,在人文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 7月9日下午,由人文学院人文素质教育教研室主办的“人文素质教育师资与课程建设研讨会”在汇南校区第四实验楼804室成功举行。会议由人文素质教育教研室主任万燚教授主持, 来自人文学院、外语学院、学生工作部、宜宾校区管委会、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禅宗诗书画乐研究所等的20余位专家、学者、老师应邀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重点围绕新教师新开课和老教师开新课的说课、试讲来展开,通过点评方式进行研讨。肖青青、王珍燕、杨跃嘉、程旭川等4位新开课教师,以及李连霞 陈家春、代晓冬、黄宗凯、孙祥伟、李思军、李树民、唐瑛、陈建华、邱兴跃、田一坡、严曦10余位等开新课教师就“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思辨导向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说课与试讲,与会专家曾凡英、鄢万春、王红、张国成、黄新图、王余等对老师们的说课与试讲作了精彩点评。
研讨会从下午从两点半一直持续到晚上七点结束。每位参会者都坚持到了最后,脸上洋溢着兴奋。此次研讨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每位试讲者都有嘉宾点评;院长和分管副院长作为普通老师也参加试讲;与会者都认认真真“走过场”,事前均做了充分准备;最为难得的,很多老师结合自己研究方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等问题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其中不乏独立见解,可见同仁深厚的专业基础。
研讨会前,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侯懿作了致辞。她用三个关键词表达了对研讨会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期许:一是感谢、二是共识、三是期待。她表示,本次研讨会是教研室成立后的第一次研讨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备周全、有众多资深的老师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包括代晓冬院长、黄宗凯副院长,对年轻教师是一种师德示范,大家用“空杯”心态来面对课程建设、“金课”打造的问题,非常感谢。人文素质教育教研室面向全校的学生,对理工背景下全校学生人文素养和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对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师资来源的广泛性需要有共识。教学工作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工作,人文素质通识课程更是对学养深厚的老师和专家提供了创造性工作的更多自由和空间,成为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教、研相长的推动力。期待老师们勇于开出人文素质新课、打造“金课”,敢于让全校甚至校外的学习者“都来上我的课”;也希望人文素质教研室能够指导好、服务好、凝聚好优秀老师,认真而充分地规划好课程及课程目标,在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方面集广泛的智慧,率先在“精(品)课”和“金课”上突破、在高级别教学成果上突破。
人文学院副院长黄宗凯就次次研讨会作了总结。他表示,教研室在之前的“中西方文化比较”课程的研究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毕竟是新开课程,因此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要将重心逐渐从教材、讲课、教学转移到教学教育上来,要更加重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与提升。黄宗凯副院长对次会议的参会者、工作者表示了深深的感谢。
(杨跃嘉、王益、王余、万燚等供稿,侯懿审稿)
【编辑:院长】
(微信扫描分享)